魅力教科研,反思促成长

2023-04-24 875
分享到:

                   魅力教科研,反思促成长             



转眼间我也到了感叹时光匆匆的年龄,已在教育这条战线上奔走过23个年头。深度感受了教育近30年来的变化,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八十年代寥寥无几的各县市主办的青少年宫培训班,到满大街的培训学校,再到去年“双减”后,培训学校锐减。教材近几年改革了几个版本,现在每年还在不断修订完善。面对日益更新的教育形式和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必须一边脚踏实地,一边仰望星空,才能保持思想的鲜活,因此,我们只有做到:教学不停,研究不止!

回顾这些年我的工作轨迹,我在成长而且在快乐地成长着!这主要归功于学校提供的各级各类培训,各种教研科研活动,学习交流等。

如果说刚开始参加的各类教科研活动是因为遵照学校的规定,完成任务,那么在最初尝到了教科研的甜头以后,我便逐步被它吸引了。教科研的魅力在哪里?

(我以语文学科为例)

你是否在教学中遇到过这些的问题:

一年级的生字教学,我们可以教哪些内容?只教学生笔画笔顺?还是要让学生学习部首,音序?

小学习作每学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怎么去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略读、速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怎么分层次分年级一一去落实?这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说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的基本能力。

 

诸如此类的各项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容易系统了解,也不便在头脑中实现塔式结构的构建。没有整体框架,哪来稳固的一砖一瓦。

教科研的魅力就是让老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让框架和砖瓦完美融合。

 

一、提升课题研究力,开拓视野

它的魅力之一【】:提升课题研究力,开拓视野。前几年参加关于习作课题的专项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各个学段应训练哪些能力?达到怎样的水平?【图例】比如: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内容我们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整理了小学16年级关于习作的内容,并把语文一到12册的教参全部借来,在浩瀚的书页和密集的文字里翻找相关内容,按册整理。【】于是一至六年级的所有习作内容全部梳理出来。呈现出如下特点:习作目标螺旋上升,序列化脉络明显,学期训练重点突出,关联性设计巧妙,指向性明确。整理完之后,小学阶段关于习作方面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十分有利。于是有了一种采得百花成蜜后的喜悦,这就是科研的魔力。

在多年的研究中,虽然路漫漫,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这是我近年来参与的课题研究,在教科研的路上,一边辛苦着,一边收获着,花的馨香从来都伴随着劳动者的汗水。回顾过去的教科研工作,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教育之路,永无功劳簿可躺。因为时代在变,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研究一直都在路上。虽白发已生青丝畔,但依然教学不停,研究不止!

通过不断的教科研学习、交流反思,我明白了,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跟我们本无多大差别,关键是他们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坚持学习,注重实践,并能将学到的理论长期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优化探索。课题研究不仅开拓视野,也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让你遇到问题,会尝试多种解决途径,我也把这种思维方式带入我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和搭班的老师探讨:班级哪个学生在习惯上有什么问题?我们用哪些方式可以引导和改变?面对特殊学生,我们可以如何引导和帮助他?看到学生有变化,我们由衷地高兴,虽然有时收效甚微,但至少我们为他们努力过。平日里我也时时处处浸透着对学生的关爱以及生活的热爱。因为我喜欢打羽毛球,可能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吧,本期我们班报羽毛球的学生由上学期的三个增加到了8个,因为喜欢骑车,班级学生放长假回来,都有同学给我报告,老师,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这是做老师的莫大的幸福。

 

二、提升艺术表达力,陶冶情操

教科研的魅力还在于,【】提升艺术表达力,陶冶情操。学校《晨晖》诗社成立于2017年,当时左主任带着我们一起探索研究。刚开始上诗社的课,心里非常忐忑,诗歌是阳春白雪,是用言语表达的艺术,我们自身水平有限,如何能带领学生去品味、领悟、创作,我们也很困惑。于是就尝试着引领学生在读诗、悟诗、背诗的基础上实践“我手写我心”的探索,有好的课例一起分享,有疑问一起探索,诗社的老师们非常爱学习,不断挖掘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带着学生欣赏林焕彰、金子美玲、金波等国内外优秀诗人的经典诗歌,学生在诗歌中徜徉,品读感悟,或仿写或创作,老师们们也一边学习,一边创作,陶冶性情。一些热爱诗歌的小朋友还会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采风作诗,【】这是同学们创作的诗歌,它们或冰清玉洁,或清澈透明,或情真意切,或沁人心脾,幼稚中不乏严谨的思考,浅显中也有深切的叩问。诗社开班四年有余,已出8期诗刊,【】学生创作的诗歌曾参加“文轩杯”德阳市中小学诗歌散文征文大赛,多人次获奖,学校也被评为“优秀组织奖”。我也带着班级学生进行创作,获得“经典诗词暨创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这个证书在去年评选高级教师时还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有心栽花或无心插柳都可能收获惊喜。

 

三、提升深度思考力,学用融合

魅力三【】:提升深度思考力,学用融合。一次小教研,巧林主任上的国家级课《骑鹅旅行记》,我也有幸参与学习,整个过程可谓精研细磨。课后交流中,葛老师提到,老师要学会借学生的回答,巧妙地把学生引向更深入地思考中。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也是每个老师平时课堂中都会用到的,但要真正做到结合学生的回答,把学生引向更深入的思考,这是多么大的课堂智慧啊!因为你也不知道学生的回答会如何天马行空。有时候我们会草草地将学生的回答简单地评价:回答得好;正确;不错......怎样将学生的回答引向更深入地思考,追问很重要,这也需要技巧,有几次外出和校内听课学习,我专门关注了上课老师,对学生回答后的追问,有的巧妙,有的艺术,有的智慧,有的简单,有的模糊,有的是追问,有的是逼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追问和逼问不同。追问是以深入为方向,以思维走向为路线,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追问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发展。

而逼问则是以老师既定的答案为目标,背弃思维的自然走向,将学生逼仄到老师的思路上去的过程。我也常常反省和学习如何让自己课堂的追问能达到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

教师这个行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教师经验的积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大大小小的教研科研活动,便是我们提升专业底气的时候,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再用教科研来强化教学的意识,在课堂中实践,这将成为学生的福音。

 

我想借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如果你想让你的劳动能给你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科研,每一次的潜心研究,都是一次实践和理论的综合提升,它可以消除你的一个个困惑,让你在教学中避免单调乏味,从而更加游刃有余。如果说平时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是项链的一颗颗珠子,那每一次的专项研究,便是把这些珠子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基本的设计理念,最前沿的新理论都要学习,这样你才能出精品。反过来,有了这些新理论,才能帮助你以后在教学中打磨出更漂亮的珠子。

阅读也是打磨漂亮珠子的一道工序,以前办公室的黄主任,经常抱着一本理论书,一肯就是几节课,办公室的几位同事都是爱书人士,因为身边的人爱阅读,我也深受感染,爱上了读书,学校漂流的书籍,每次我也认真学习,这些书一定是推荐者精挑细选的。可能越学越觉得自己浅见寡识,然后越想多吸收输入。通过大量输入,可以让我变得安静从容。现在,我也带着我的学生们,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文学积累,我们的每一份努力,能惠泽学生,这也是教育之幸吧!

 

(毛姆的《刀锋》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人,无论男女都不仅仅是他们自己,他们也是其出生的那一地域,是他们在其间学步的农场或是城市的公寓,是儿时玩耍的游戏。他们听来的故事,他们所吃的食物,所上的学校,所参加的运动,平日里所读的诗歌,还有他们信仰的上帝,是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他们现在的样子。【】)我想说,我现在的样子,除了书中这些,还要感谢德外这片沃土,和身边的领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伴们,因为有你们,引领着我前行,谢谢你们!

 

最后,冬奥会带来的开学第一课视频分享给大家!【】学会自豪,学会快乐,学会热爱,学会不屈,为梦想而努力!新学期,一起向未来!谢谢!